荷開滿塘映朝陽 卷舒開合續華章——第十三屆中國舞蹈“荷花獎”民族民間舞評獎圓滿落幕
發布時間:2021-10-28
10月27日晚,由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濟南市人民政府、中國舞蹈家協會、山東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中共濟南市委宣傳部、中國文聯舞蹈藝術中心、山東省舞蹈家協會承辦,濟南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濟南市舞蹈家協會協辦的第十三屆中國舞蹈“荷花獎”民族民間舞評獎活動在山東濟南圓滿落下帷幕。
最後一晚的參評作品依舊異彩紛呈、引人入勝,有的作品在保留傳統民間舞蹈風格的同時被賦予新的時代內涵,極具當代價值和現實意義:《陽光下的麥蓋提》以熱烈奔放、活力四射的動人表達,描繪出新疆人民在黨的關懷下沐浴幸福陽光的美好生活之貌。《在你身邊》以抗疫為背景,以山東秧歌為動作語彙,以時空交織的表現方式謳歌了山東兒女共抗疫情的大愛精神。《牧人》用藏族舞蹈的身體語言傳遞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講述了高原牧人崇尚自然、敬畏自然、追求萬物和諧的價值觀。
還有的作品注重語言的挖掘,在特定的表達空間中最大限度地探尋著民族民間舞的創作可能:《移山》以鼓子秧歌的動態韻律為基礎素材,用身體勾勒出淳厚樸拙的勞動人民移山開路的堅韌形象;雙人舞《蜜》運用河北昌黎地秧歌的動作素材,在蜜蜂與小花兩個角色的頻頻互動中,展現出詼諧幽默、生動浪漫的自然生活場景;朝鮮族舞蹈《花語》擬人化出花開花落之境,同時寓意出人生如花、何懼花落的生命態度;苗族舞蹈《走》提煉出“走”的生活化動作與苗族舞蹈的動律元素相融合,舞出了苗族人民追求心之所往的篤定之態。
不少作品以飽含民族情感和彰顯民族風韻的表達再續了民族民間舞的無窮魅力,使觀眾透過舞蹈作品感受到情愫的真摯:《父親的馬絆》以親情為題,以馬絆為線,將含蓄而深沉的父子之情通過灑脫豪邁的蒙古族舞蹈語彙傾訴至觀眾的內心;男子群舞《涼山鄉愁》展現了一群有力量、有胸懷的彝族同胞樂觀向上的時代風貌,他們作為大涼山的男子漢,舞出了中華民族的昂揚之姿;蒙古族女子獨舞《敬》則在敬畏自然、敬畏生命、敬畏世間萬物生靈的表達中,傳遞出祈盼天地和諧、萬物共融、天人合一、祖國繁盛的美好願景;蒙古族舞蹈《盅舞》用獨有的肢體語彙將草原姑娘的心語娓娓表露,道出了聰慧又知性的草原姑娘對美好時光的眷戀和熱愛。
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是新時代文藝工作者的重要命題,可喜的是,本屆民族民間舞參評作品在這一方面做出了有益嘗試:《板兒一響當哩個當》將山東快書的說唱藝術與“鼓子秧歌”相結合,再現了快書中經典的人物故事,用舞蹈的形式展現出山東民間藝術的獨特魅力;羌族舞蹈《雲上》在把“羌繡”帶至觀眾視野的同時,也將白雲之巔風卷雲舒的聖潔之境營造於舞台之上,呈現出別樣的美學風格;漢族舞蹈《汾水出嫣》在虛實相生、氣韻生動的意境營造中,將汾河安若明鏡、水波蕩漾的自然狀態凝練成浪漫、唯美的舞蹈形象,在塑造出山西少女形象的同時體現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
本場的第二現場邀請到了中國舞蹈家協會主席、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副理事長馮雙白,雲南省舞蹈家協會名譽副主席、雲南藝術學院舞蹈學院原院長朱紅擔任點評嘉賓。兩位嘉賓一致認為,好的作品一定源於真實的體驗,由真實的體驗生發出真實的情感,創作者只有先將自己打動,才能真正打動更多的觀眾。
第十三屆中國舞蹈“荷花獎”民族民間舞評獎圓滿結束,經評審委員會評選,在43個入圍終評作品中,擬確定由新疆藝術學院舞蹈學院選送的《陽光下的麥蓋提》、長春人文學院選送的《姥姥的田》、呼和浩特民族演藝集團民族歌舞劇院有限公司選送的《浪漫草原》、四川藝術職業學院選送的《柔情似水》、廣西壯族自治區賀州市平桂區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及廣西壯族自治區賀州市群眾藝術館選送的《瑤山夜語》、山東藝術學院舞蹈學院選送的《移山》6個作品獲獎。該結果將向社會進行為期五個工作日的公示,公示期結束無異議後向中國文聯上報,經批准後正式生效。
評獎活動期間,中國舞協以“‘互聯網+’下中國民族民間舞蹈創作及傳承策略”為題,舉辦了中國舞蹈“荷花獎”民族民間舞發展研討會。與會專家們直抒己見,結合現實問題就民族民間舞的創作與傳承、創新與發展、傳統性和時代性、社會功能與提質途徑等方面的內容提出了各自的見解,展開了精彩的研討,為民族民間舞蹈的未來發展提供了重要參照。
蓮葉泉中綠,荷花鏡裏香。第十三屆中國舞蹈“荷花獎”民族民間舞評獎活動圓滿落幕,這些通過“深入生活、紮根人民”而湧現出的全新力作,充分體現了各地舞蹈工作者們為人民而舞、為時代而舞的責任擔當,相信他們未來將以更加飽含真情的創作繼續為偉大的人民和時代起舞,用絢麗多彩的民族民間舞蹈共譜新時代的偉大華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