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行業新聞/新聞詳情

2022施政報道/銳意打造文化之都 穩中求進

發布時間:2022-10-21

7b15019606b92aa298af4df4da4923f.jpg

政府成立“文化艺术盛事基金”,吸引更多国际文艺活动在港举行,锐意打造香港成为“文化艺术之都”

李家超:香港中西文化薈萃,多年來建立了文化基建和國際網絡,匯聚了海內外優秀人才,西九文化區已經成為國際矚目的文化新地標,而香港近年更成為全球三大藝術貿易市場之一。本屆政府銳意推動文化發展,使香港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


  行政長官李家超在昨日公布的施政報告中表示,將著力打造香港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新一屆特區政府從政策及路線制定、人才培養、文化基建、海外市場拓展等方面,完善文藝創意產業發展政策及建設產業生態圈,包括成立“文化藝術盛事委員會”及“文化藝術盛事基金”,制訂“十年文化藝術設施發展藍圖”,吸引更多國際文藝活動在港舉行,持續提升本地文化基建及培育藝術人才,打造香港成為“文化藝術之都”。


  施政報告中關於推動文化藝術發展的相關舉措還包括推動與內地的文藝交流合作,2024年舉辦“粵港澳大灣區文化藝術節”;擬設立流行文化節及流行文化館;強化香港演藝學院的人才訓練基地角色、扶助新一代藝術人才及藝團;弘揚中華文化;開拓海外市場邁向產業化;深化知識產權貿易活動等。


  香港藝術發展局主席王英偉回應表示:“憑借香港獨有的多元文化背景、籌辦大型藝文活動的能力、與海外藝文機構的聯系等優勢,多個大型的國際文化藝術盛事早已落戶香港,加上本地藝文活動漸趨豐富,藝文界對藝文設施及專才的需求越見殷切,增建藝文設施及培育人才對推動香港藝術的未來發展及打造香港成為文化之都最為重要。”


  業界冀提供具體資源支持


  西九文化區表演藝術主管(戲曲)鍾珍珍表示,今次施政報告致力於推動香港成為“文化藝術之都”的不少文化舉措,相信會受到業界的歡迎。不過她亦期待有關舉措可以更加具體化,其中“中國戲曲節”、“香港周”,此前已在本地舉辦過多次,今次雖然是“補針”,但政府願意加大投入力度,也有利於本地文化更加蓬勃發展。


  對於推動與內地的文藝交流合作,包括在2024年舉辦“粵港澳大灣區文化藝術節”,鍾珍珍希望可以提供具體的資助方式,實現兩地文化真正的對接,“倘若沒有具體資源支持,香港藝團很難真正走出去。特別是如今受困於疫情,不少演出計劃都或取消、或推遲,無以為繼。”


  香港歌劇院藝術總監、著名男高音歌唱家莫華倫亦談到,如何將“增加表演場地座位數目約50%”這樣的政策落實尤為重要。他認為,要實現“文化藝術之都”這個目標,需要政府基建、教育、資金方面的支持,而香港當前缺乏國際一流的表演場地,現有的香港文化中心、香港大會堂等場地,還存在設備老化、無法使用國際前沿的舞美設計等問題。


  推動港產流行文化走出去


  施政報告提出,要以電影電視串流平臺三大媒體,推動港產流行文化走出香港。銀都機構董事兼副總經理楊雪雯表示,串流平臺當前已經成為電影制作很重要的銷售地,她希望未來政府可以從資金以及宣傳推廣等方面提供更多幫助。另外她提到當前電影界在人才方面青黃不接,報告中對於青年人才培養的內容十分重要。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館長吳誌華認為當前香港文化建設重要的方向是對外傳播和青少年教育工作。他表示,香港故宮將繼續致力於文化交流工作,積極引入海內外高水平的展覽,同時通過與外國文博機構的合作,將中國的展覽帶到外國,推動中國文化走出去。



logo

香港國際舞蹈藝術協會(Hong Kong International Dance Arts Association)是在香港成立的國際范圍內舞蹈藝術非營利性的社會組織,是全球舞蹈藝術者自願結合組成的藝術團體聯盟,並在全球范圍內吸收及組建卓有成就的專家團隊。作為香港本土舞蹈協會,我們充分結合香港得天獨厚的國際交流優勢,積極傳播中國舞蹈文化,是中國流行舞者與國際流行舞者都認可的最佳交流平台。自協會成立以來,立足傳播中國舞蹈文化,積極吸收國際流行舞蹈元素,加強舞蹈特色文化交流,結合並發展具有中國特色流行舞蹈文化事業。

Email:hkidaa2019@gmail.com

微信公眾號

香港國際舞蹈藝術協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