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行業新聞/新聞詳情

黛西劄記/跨界之《無極》\李 夢

發布時間:2022-08-18

e8ab69d70d9164afc691a097812f1a1.jpg


疫下兩年多,人們已漸漸習慣了“新常態”,線上會議、線上觀展甚至線上婚禮,都不再是新鮮事,甚至連大型舞臺作品的創作和排演,都可以借助Zoom線上會議來推動及實現。香港藝術節策劃並即將於八月二十五至二十七日演出的《無極》(Colossus),便是一例。


  《無極》是活躍在當代舞壇的澳洲知名編舞家史蒂芬妮.雷克(Stephanie Lake)的代表作,二○壹八年在墨爾本首演後頗受好評,此後曾在悉尼和巴黎等不同城市巡演。今次,香港藝術節委約雷克與香港演藝學院壹眾舞者合作編演此獲獎舞作,並非簡單將既有作品搬演至香港舞臺,而是在已有版本的基礎上,根據香港舞者的特色風格乃至香港這座城市的獨有魅力,再作編排,共同打造“屬於香港的《無極》”。


  有別於香港藝術節今年初推展的壹系列線上演出,今次《無極》將以線下演出的形式呈現,而演出前從構思到排練的整個過程,卻幾乎都是在線上完成的。對於參與演出的香港演藝學院近六十位年輕舞者乃至經驗豐富的編舞家本人,都可謂一次不乏挑戰的嘗試。處理時差,令到數十位舞者同聚在Zoom會議室中,在線參觀演出空間並遙距指揮排練……兩年來,編舞家與這些香港舞者從未謀面,卻能夠彼此熟悉並共同創作,這既要歸功於科技的力量,也是藝術在疫情下展示創意和凝聚力的絕佳案例。


  讓《無極》編創者引以為豪的是這作品的“跨界”屬性,所謂“跨界”,一則在於編創者與演出者跨越地理限界而共同思考及創作,另外也在於舞者的多元化令到作品在不同藝術媒介和領域中往來遊走。參與演出的數十位舞者,來自中國舞、芭蕾舞和現代舞等不同舞蹈學科範疇,借由此作品得以互動交流,不局限於既有程式,而是在更廣闊、更鼓勵創新的情境中探討及合作,對於年輕壹代的舞者,不失為擴闊視野的有益嘗試。


  疫情無阻全球化,而是為全球化與在地化之間的關系帶來全新的可能。而《無極》中對於個體與群體關系的探討,對於自然環境與人類社會環境關系的描摹,乃至對於形而上之美醜善惡的反思,亦是疫下藝術創作者常談常新的話題。


logo

香港國際舞蹈藝術協會(Hong Kong International Dance Arts Association)是在香港成立的國際范圍內舞蹈藝術非營利性的社會組織,是全球舞蹈藝術者自願結合組成的藝術團體聯盟,並在全球范圍內吸收及組建卓有成就的專家團隊。作為香港本土舞蹈協會,我們充分結合香港得天獨厚的國際交流優勢,積極傳播中國舞蹈文化,是中國流行舞者與國際流行舞者都認可的最佳交流平台。自協會成立以來,立足傳播中國舞蹈文化,積極吸收國際流行舞蹈元素,加強舞蹈特色文化交流,結合並發展具有中國特色流行舞蹈文化事業。

Email:hkidaa2019@gmail.com

微信公眾號

香港國際舞蹈藝術協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