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展覽|歌詞變書法!草書版《陀飛輪》《再見二丁目》亮相香港藝術館新展
發布時間:2022-07-29
香港藝術館現正舉行「漢字城韻──書法中的詩舞畫樂」展覽,展出超過七十件香港藝術家書法作品的館藏,並以文學、舞蹈、圖像和音樂配合展示,讓觀眾暢遊詩舞畫樂之間,探索書法與生活的關係及所引發的香港當代創作。展覽亦結集不同界別的創作人,提供嶄新及多面向的觀展體驗,帶領觀眾進入書法獨特的審美體系。
靳埭強《墨化》
中國書法,是人類文明史上唯一得以延續千年以文字為體的藝術。書法藝術承載的不單是由功能性的文字傳意至抽象審美的歷程,更展現了人類文明發展長河中,個體的情感與精神面貌。
是次展覽展現了書法藝術的各種書體,精選展品包括鄧爾雅《篆書詩》、區建公《楷書八言聯》、區大為隸書《幽蘭詩》、羅叔重《隸書五言聯》、饒宗頤《金書甲骨文》及趙少昂《行書詩》,以及以流行歌曲為靈感的作品,包括徐沛之《草書黃偉文陀飛輪》及石家豪《林夕詞話再見二丁目》等。展覽從書法藝術與詩、舞、畫、樂之間的關係出發,讓觀眾從自己的知識體系及興趣中,發掘欣賞書法的樂趣,並重新審視在科技的高速發展之下,保存和延續經典文化成果的價值。
徐沛之《草書黃偉文陀飛輪》
石家豪《林夕詞話再見二丁目》
羅叔重《隸書五言聯》
鄧爾雅《篆書詩》(左)及馮康侯《小篆集蘇軾詩句七言聯》(右)
饒宗頤《金書甲骨文》(局部)
同場展出不同界別的本地創作人的作品,與書法作品互相呼應生息。導演卓翔及編舞家王榮祿創作了舞蹈影像裝置,舞者以身體的力量、姿態及律動回應書法的動勢。作曲及聲音藝術家趙朗天創作了聲音作品,以旋律穿梭於展場跌宕起伏的書勢舞勢中。多媒體藝術家吳子昆則以「容積捕獲」技術,捕捉書法家書寫時的立體信息,並利用三維動畫技術於兩幅投影牆重新呈現書法家書寫的動作,延伸觀眾想像。多位作家、詩人、藝術家及專家學者結合自身專長及生活體驗,以文字或影片形式回應書法作品。
葉愷的書法作品《榜書「登樓」》(左)、導演卓翔和編舞家王榮祿創作的舞蹈影像(右),顯示舞者以身體的力量、姿態及律動回應書法的動勢
多媒體藝術家吳子昆創作的投影牆
為配合「漢字城韻──書法中的詩舞畫樂」展覽,香港藝術館展廳外的玻璃窗貼上不同書體的漢字,把維港景色化身成文字的風景
參觀者掃描二維碼後,照片出現以香港書法家作品中的句子製成的書法濾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