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天同慶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 火龍起舞喜氣洋洋
發布時間:2022-06-17
图:大坑火龙文化馆昨日开幕。火龙激昂起舞,市民兴高采烈,迎接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的大喜日子。
距離“七一”不到一個月,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的活動陸續展開,大街小巷洋溢著喜慶的氣氛。由民政事務總署統籌的“共慶回歸顯關懷”計劃昨日在黃大仙區舉行啟動禮。
“共慶回歸顯關懷”計劃是特區成立25周年的主要慶祝活動之一,由民政事務總署統籌,香港賽馬會贊助。十八區民政事務處聯同區內非政府機構及地區團體將推行不同形式的顯關懷活動,包括探訪30萬個基層家庭,當中有獨居長者、雙老家庭及有特別需要的家庭;安排約8萬名基層市民參加全港性慶祝活動,例如參觀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和遊覽主題公園;安排約12萬名來自弱勢社群的市民參加地區舉辦的慶祝活動。舉辦單位還會按需要為參加者安排免費交通、膳食和入場券。
促進社會團結互助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主持計劃啟動儀式時表示,今年是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對國家、特區和香港市民來說,都是非常有意義和值得紀念的日子。特區政府一直把社區關懷註入慶祝活動,以達至普天同慶的目的。她感謝香港賽馬會贊助計劃,並感謝全力支持和參與活動的非政府機構和地區組織義工為弱勢社群送上溫暖,促進社會團結互助、關愛共融。
為慶祝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25周年,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表示,將於7月1日舉辦“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二十五周年──免費玩盡康樂設施”,市民可於當日免費使用康文署多項收費設施,包括羽毛球場、公眾遊泳池等。
火龙起舞 驱瘟接福
图:大坑舞火龙习俗已有超过100年历史,极具传统文化价值。
香港大坑火龍文化館昨日舉行開幕典禮,文化館的選址是香港首個結合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和歷史建築的項目,也使傳統文化能夠活躍在現代化都市中。
讓中華傳統文化得以薪火相傳
回歸祖國後,香港特區政府積極促進粵劇發展,先後設立了粵劇發展咨詢委員會和粵劇發展基金,以資助有關粵劇發展的研究、推廣等活動。2003年,特區政府開始把粵劇列入中小學校音樂課程,並陸續開辦粵劇音樂工作坊,並於2012年將粵劇納入新高中學制音樂考試課程。
“要延續粵劇的生命力,讓這種珍貴的文化藝術得以薪火相傳,培養粵劇接班人是尤為重要的一項工作。”鐘珍珍說。
在位於香港九龍的聲輝粵劇推廣協會排練室中,20多個孩子正在練習壓腿。他們當中最小的年僅3歲,大多是十幾歲的青少年。
“以前我們學粵劇是為了維持生計。現在的孩子不同,粵劇變成他們的興趣。”80多歲的聲輝粵劇推廣協會藝術總監楊劍華說,學粵劇是壹件很辛苦的事情,但孩子們都肯吃苦,因為他們發自內心熱愛中華傳統文化。
今年13歲的鐘天睿,學習粵劇已有10年。他說,在學習粵劇的過程中,對祖國有了更多的認識,不僅學到了祖國的歷史文化,更學習到尊老愛幼等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美德。這讓他從中獲得很大樂趣。
多年來,鐘天睿和粵劇團的其他小演員壹起,走出香港,先後到北京、廣州、中山、澳門、新加坡等地交流表演,登上了更大的舞臺。
“看到不同地方的觀眾被我們的表演深深吸引,對我們的服裝、道具充滿好奇,為我們歡呼鼓掌,我就會發自內心地感到開心。”鐘天睿說,他希望自己加倍努力,把基本功練得更紮實,用精彩的表演讓越來越多人認識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
今年7月1日開始,香港警隊將全面轉用中式步操。升旗手們配槍貼胸、昂首正步,使用普通話口令。
香港將迎來回歸祖國25周年紀念日。香港大學中國制度研究中心總監閻小駿說,香港是東西文化薈萃之地,以多元文化場景著稱。未來香港更加需要保持豐富多彩的文化特性,求同存異,聚同化異。
當選香港特區第六任行政長官的李家超表示,5年後,希望香港成為一個大家都覺得有活力、有發展機會、有希望和關愛共融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