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行業新聞/新聞詳情

《舞徑》獲美國紀錄片與動畫影展評審團獎

發布時間:2022-04-28

  第11屆美國紀錄片與動畫影展(AmDocs)於4月11日舉辦閉幕頒獎典禮,來自中國臺灣紀錄片《舞徑》(Ballet in Tandem)從來自世界各地超過200部作品中脫穎而出,榮獲國際紀錄長片評審團獎。






b56c50834bde240f0763de67a280e6b.jpg



《舞徑》導演楊偉新投入9年拍攝,忠實呈現芭蕾舞演員在臺灣發展所面臨教育體制與個人生涯的困境。他表示感謝多年來各地芭蕾舞蹈領域的老師及朋友們無償無私允許他進入國內外專業舞蹈場地記錄。此外,他還分享當初拍片的契機。

關於片中的拍攝運鏡手法,他強調拍攝過程極力淡化自己的存在感,多以長鏡頭於各個角落進行拍攝,讓受記錄者不覺幹擾。此外,長期與舞蹈演員配合默契,他已觀察出演員排練演出的動線,故作品呈現高度自然風格。

楊偉新現已著手籌備《舞徑》在臺灣上映的事宜,他也將透過民眾募資來完成放映,他期待《舞徑》不只能受美國觀眾肯定,也能持續感動臺灣觀眾。



3391994a32925129f67a4f47cc166fb.jpg


楊偉新《舞徑》影片簡介

      一位堅持芭蕾道路,克服自身舞蹈基礎的不足,登上國際舞臺的職業舞者;一位用個人力量在八〇年代以專業芭蕾舞校模式培訓學生,希望在臺灣創造職業環境的資深老師;一位為了追求舞者夢,反覆進出臺灣,尋求專業芭蕾學習環境的舞蹈生。《舞徑》以三位不同年齡層和專業程度的舞蹈人歷程為經,從二戰後到現今的時間跨度為緯,呈現出芭蕾舞在臺灣發展狀態,以及舞者面對這特殊環境的生命故事,穿插對照多位不同世代其他舞者之觀點與看法,交織成壹篇對現行體制的論述與提問,打開另一種對這個土地上的舞蹈及文化藝術發展的想像與思考。




5dc70a3ba91db5d68a929a769e7620e.jpg


創作論述

       多元是任何文化藝術必然之自然發展趨勢,但若將其無限上綱為宣傳性的政策口號,又未實際深入了解所希望發展的領域在能夠達到「多元」的境界前,需要投註什麽樣的方法與資源供它成長茁壯,就會造成臺灣舞蹈人談及現行舞蹈教育時,口中所謂的「什麽都學,什麽都不精」現象。

以培育職業舞者為前提的專業舞蹈培訓,在舞蹈被植入臺灣體系近四十年後仍未得到應有的體認。臺灣主掌教育體系的專業教育官僚在1970年代晚期將當時臺灣發展較為主要的中國舞、芭蕾舞、現代舞納入學校教育體系中——藝術人才教育的一環,出發點盡管利益良善,也對臺灣目前的舞蹈發展的成績有直接的正面影響,但主事者對不同舞種的專業認知不足,在沒有多方匯集專業舞蹈人的意見,壹廂情願的制定出課綱、教程等實際措施,也沒有規劃出明確的遠程訓練目的,更沒有認知到臺灣其實並不具備能夠消化壹年約三百位大學程度舞蹈畢業生的職業舞蹈產業,因此產生出像芭蕾舞這壹門藝術在臺灣停滯不前的處境,進而造成臺灣舞蹈沒有「多元」出路,舞蹈畢業生絕大部分不從事舞蹈表演的現實。




a3813d9497c09a3290914c109ecc02c.jpg


任何舞蹈的訓練方式都有其特定條件和系統,其中的優劣是非若非專業人士,外人非常難以參透,但長期下來從訓練成果卻可以明確看到方法是否有成效。但舞蹈教育體制多年來並沒有受到從專業角度批判性的檢討改進,以致將錯就錯,不斷地代代循環,到21世紀的現今已經成為難以扭轉的既定環境現實,如此狀態卻被不明所以的文化教育機關美其名為「多元」。其中,所有的矛盾被淹沒在每年眾多學校、團體、壹場場令人眼花繚亂的演出背後,非舞蹈圈人極難穿透表象,吸取足夠的資訊武裝自己對體制提出質疑。

在臺灣的培訓環境及社會對舞蹈藝術的觀感交互作用下,芭蕾舞在臺灣發展一直處於尷尬的矛盾狀態。對希望憑借芭蕾舞在臺表現的年輕學子,他們或許因為認知不足,滿懷理想踏進舞蹈教育體系,卻無法從學校體制中得到應有的學習養分,使得他們盡管身體條件符合這項舞蹈的需求,在理應該達到成熟舞者的年齡階段,仍還在基本技巧上打轉與摸索,許多原本優秀的可造之材,就這樣逐漸失去原有的潛力被消磨。少數有心、有條件的學生在個別老師和家庭的協助下,用體制外的方式離開臺灣進入更專業的芭蕾教學機構,得以突破限制,進入世界各地職業舞團工作。然而這些個體往往被權力機構引用為臺灣舞蹈教育成功的有力明證。

       在舞蹈人後浪推前浪,不斷於困境中追尋自我實現的同時,我們是不是也應該自問,假設我們在乎臺灣的藝文發展,真心希望臺灣的下一代能夠有多元的空間和選項可以在自己的土地上發揮所長,是否應該去思考我們對未來臺灣舞蹈發展的想象是什麽?我們在學校所給予學生的知識、技巧,支持舞蹈工作者能長遠累積下去的資源,是否真的合乎各個舞蹈類型發展的需要?

我們是否有真的看到更廣大的舞蹈世界裏,芭蕾舞的發展和培訓已經到了什麽境界,或是某程度上我們仍在閉門造車?

當我們能夠誠實對體制提問,並坦然的接受更寬廣的可能性,而不是壹再的將自己困在「東方/西方」這種過時的偏見,緊抓著自己僅有的一點什麽,或許我們就能朝解開這盤根錯節的難題更接近壹步。




6f3c53bf773c9fe76aa26492bd03473.jpg


導演簡介

楊偉新畢業於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電影學院,其畢業短片曾獲頒美國導演工會(Directors Guild of America)最佳學生電影獎。

畢業返臺後,楊偉新以剪輯師身份進入電影圈,與國內外導演合作進行剪輯工作,片型涵括劇情片、紀錄片、廣告、音樂錄影帶等。剪接作品曾入選金馬獎、臺北電影節、臺灣紀錄片雙年展、金穗獎、鹿特丹、釜山、全州、富川、克萊蒙費宏等多個國際電影節,主要剪輯作品有:《蘭陵劇坊》、《對面的女孩殺過來》、《Ferahfeza》、《青田街壹號》、《孤味》等片。



logo

香港國際舞蹈藝術協會(Hong Kong International Dance Arts Association)是在香港成立的國際范圍內舞蹈藝術非營利性的社會組織,是全球舞蹈藝術者自願結合組成的藝術團體聯盟,並在全球范圍內吸收及組建卓有成就的專家團隊。作為香港本土舞蹈協會,我們充分結合香港得天獨厚的國際交流優勢,積極傳播中國舞蹈文化,是中國流行舞者與國際流行舞者都認可的最佳交流平台。自協會成立以來,立足傳播中國舞蹈文化,積極吸收國際流行舞蹈元素,加強舞蹈特色文化交流,結合並發展具有中國特色流行舞蹈文化事業。

Email:hkidaa2019@gmail.com

微信公眾號

香港國際舞蹈藝術協會 ©版權所有